|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人民日報:警惕針對"海歸"4種論調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國際形勢變亂交織的背景下,中國網絡上出現不少針對“海歸”的輿論。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稱,要警惕針對海歸人才的四種論調。


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星期五(7月4日)以署名“筋斗雲”發表文章稱,近期受地緣政治、學術環境劇烈變化等因素影響,許多早年留學、旅居海外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回國,投身不同崗位開啟新的職業生涯。

文章以數學家張益唐全職加盟中山大學為例,稱雖然有人歡迎人才回國,卻也有人予以批評和質疑。文章隨後列舉針對海歸派的四種論調:


第一,有人認為海歸派當初舍近求遠、奔赴海外,沒想著為中國人民作貢獻,但如今“西邊不亮東邊亮”或“該養老了”,才想回歸。文章認為,今天的中國不論是創新能力、科研條件、科學評價機制、政策支持力度等皆為優質,人才聚集在此,是必然的現象。文章還指出,在中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海歸派也必須擁有一定實力,為中國做出貢獻。


第二,有人認為當前回國的這批人才都是在海外混不下去的“二流人才”,卻因為頭戴“海歸”帽子,回國後反被當成了“寶”。文章反駁稱,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幹擾學術研究,影響了華裔學者的工作生活。這些學者身處重要的研究領域、領先的行業,才被視為威脅,受到排擠、打壓,並非“二流”。

第三種論調認為,選擇出國留學就是不愛國,即使之後回國,也是利益驅使或無奈之舉。評論則稱,中國多年來都“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文章指,中國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創新探索的路徑本就多元,跨國學習正是彼此借鑒、縮短技術差距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5G技術、具身機器人的發展突破,都離不開歸國人才的科研付出。


還有論調認為,推崇海歸人才,就是對在本土付出辛勤汗水的人才不公平。文章稱,人才競爭的本質是能力與貢獻的比拼,而非身份標簽的較量。今日中國機遇足夠多,事業舞台足夠大,容得下各類人才各顯其能、各建其功;海歸人才擁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本土人才更接地氣,各有優勢。

此前,中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4月22日召開的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說,在人才培養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理由是海歸派裡有間諜,引發輿論嘩然。今年5月,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將加強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審查及社交媒體監控,也引發對中國留學生“歸國潮”的討論。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